信息化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取向 - 科艺嘉eHR人力资源软件系统人事系统 
    联系我们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科艺嘉专注HR软件
  • 深圳市科艺嘉电子有限公司

  •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高新南七道R2B栋4楼

  • 电话: 0755-86110782(1,2,3,4,5,6)

  • 传真:0755-86110787

  • 邮箱:market@szkyj.com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HR天地 > HR前沿理论 > 信息化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取向
        

信息化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取向

文章发布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4-02-19 10:26:00

  • 随着信息化日趋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eHR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eHR,即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是基于先进软件和高速、大容量硬件基础上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通过集中式的信息库、自动处理信息、员工自助服务、外协以及服务共享,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进员工服务模式的目的。它通过与企业现有网络技术相联系,保证人力资源管理与日新月异的技术环境同步发展。


      目前,根据国内外企业的实践,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形式有电子化招聘、电子化培训、电子化学习、电子化沟通和电子化考评等,其中尤以电子化招聘和电子化培训发展最为迅速。对中国企业而言,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一、eHR: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变革


      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相比,eHR的优势不仅表现在以计算机代替人工管理,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一种变革。它的应用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人力资源管理的事务具体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大量事务性、程序性工作,这些事务占用人力资源管理者大量时间,手工操作不仅效率低,且容易出错。应用信息技术后,通过eHR授权员工进行自助服务、外协及服务共享等,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使管理人员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考虑更具战略意义的问题。此外,实施eHR后,可以减少行政性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减少通讯费用等达到降低企业运作成本的目的。


      2、优化管理流程,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关注于企业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而只能集中力量于企业的战略核心环节和高附加值活动。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将企业的非核心因素排斥在企业组织以外、不断寻求自身在特定环节上的竞争优势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也是中外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如何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体程序进行合理设计,并建立规范合理的流程,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实施eHR后,不仅能将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职能完全覆盖并划分清楚,并且能在系统中体现经过优化了的业务流程,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规范人力资源运作体系的业务流程。


      3、突显个性化,顺应员工自我管理趋势


      信息化时代,随着员工信息意识和自主性增强,他们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透明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特别是80后的知识型员工,其十分注重个性化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渴望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计划、薪酬福利计划、激励措施等有更多的决策自主权,希望能够实施自我管理,更加主动地把握自己的发展前途。eHR通过网络的交互性、动态性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员工的个人需求和特长进行工作安排、学习、培训和激励,让员工实施自我管理,更加自主地把握自己的前途。此外,基于eHR,员工可以很方便地获得有关自己的考勤、薪资、培训记录等信息,并可以自己维护这些信息,还可以实现在线报销、在线申请休假、在线查询等工作。因此,eHR以人为本和人性化的管理顺应了员工自我管理的趋势。


      4、整合人力信息,优化企业决策


      eHR可以整合企业的现有人力资源信息,并快捷、方便地获得各种统计分析结果,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人力资源要素的决策支持,方便企业高层管理者和部门经理了解企业人员状况、人才需求标准,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更为科学,人才配置更合理。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根据市场情况,结合自身的人力、财力、技术等情况作出更适合企业发展的决策,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


      二、中国eHR发展之困境:


      1、企业高层决策人员的意识缺位


      在我国,有些企业的高层决策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既缺乏理性认识又缺乏感性认识,对eHR了解更少。对有些企业管理人员而言,在企业的诸多经营要素(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中,人力资源是最为模糊的概念,有些甚至将人力资源视为一种不得已的成本开销,而没有真正将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因此,在没有高层决策人员支持的情况下,推行eHR举步维艰。


      2、来自人力资源部门内部的阻力


      很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基本理论和能力不足,这种情况在中国的许多企业中普遍存在。从总体来看,我国目前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还十分缺乏,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依然停留于人事管理阶段,无法为企业的长期发展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有些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新技术患有恐惧症,不了解也不愿意学习新技术。当一个企业eHR实施成功以后,很多传统的事务性工作就可以通过电子信息系统迅速处理,而这必然要改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已经习惯的工作流程和方式,他们将会承担更多的创造性工作。同时,过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到底掌握多少数据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可能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但采用eHR以后,所有的信息都会暴露在企业领导层和相关部门的人员面前,从而会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产生压力。因此,能力的缺失和利己的私心使得有些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消极地寻找各种借口不愿推动企业的eHR发展。


      3、专业“外脑”不“专业”


      目前,国内eHR研发人员大多只懂系统开发、信息技术,真正懂管理或者人力资源管理的少之又少;深谙人力资源管理精髓的专业管理咨询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又缺乏信息科技方面的技术人才。管理与软件技术的无缝衔接、人力资源管理与信息化的有效对接是中国企业成功实现eHR的考验。


分享关注-->